登录/注册 搜索

古驿道站丁习俗:300年风霜洗礼

发布时间:2019-07-08 00:00:00| 作者:

    大庆市肇源县古驿道站丁习俗是清朝政府古驿路上的站人和其后代遗留下来的传统民俗。古驿道站丁习俗的保护与研究对黑龙江省历史和民俗学探索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于2007年被列入第一批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1.jpg

    ▲肇源境内古驿站分布图



    一条驿路百年烽烟

      清代康熙年间,为防御沙俄侵略东北,加强北京与黑龙江将军和边境的联系,从肇源茂兴至瑷珲设立了19个驿站。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肇源境内设茂兴、古龙两个驿站。清雍正五年(1727年)增设乌兰诺尔站(新站),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开通了头台、二站、三站3个驿站。


      肇源县境内6个驿站的站人,多数为清朝初年“平西王”吴三桂部下官兵,“三藩之乱”后从云南发配而来,6站站人皆有族谱。


      在300余年的历史变迁过程中,站人基本上保留了自己先民所带来的语言、生活习惯和居住方式。古驿道站丁习俗包含了语言、服饰、饮食、居住、婚丧嫁娶、宗教信仰、民间传说、风俗礼仪等8项内容。


    2.jpg


    ▲古驿道




    站人习俗今犹在

      在语言上,站人的方言又称为“站话”,属于汉语北方官话体系,其特点为:一是带有侉味儿;二是变调和硬音,如:“八岁”读成“拔岁”,“七点钟”读成“奇点钟”;三是有很多形象恰当的语汇,如:高产叫“饱打”;四是融合了多地方言,站话的“侉”味与辽宁的“柔”味、与河北、山东的“倔”味、与云南的“俏”味有相似或相近的韵味。


    6.jpg

    ▲古驿道站丁所穿衣物


      在服饰上,前几代的站丁骑马送信,身着镶蓝号坎,腰挎腰牌,头带清军圆檐无缨帽,绑腿封,穿马靴。后来,站上男人冬天穿青色棉袍,夏天穿白色小褂、青色裤子、有绑腿带,脚穿千层底布鞋。站上女人春、秋穿青色偏襟大衫(标准式的江南凤阳汉服),夏天上身多数都穿偏襟半袖蛋青色汗衫,领口袖口皆镶有花纹楣子,衣扣是用手工编制的纽绊,脚穿绣花的千层底布鞋。


    8.jpg

    古驿道站丁所用物品


      在饮食上,站人仅荞麦一种食品便可以做出荞麦蒸饺、荞麦疙瘩汤、荞麦饼、荞麦面条、荞麦嘎渣等20多种美味食品。每到过年杀年猪的时候,用荞麦面掺猪血、肥油,加上葱、姜等做出的猪血糕(血饽饽)颜色紫黑,可以做主食,也可以当菜下酒。站人的饭桌上一日三餐离不开压桌小菜,一般为韭菜花、酱黄瓜、芥菜丝和大葱4个小菜,外配上一碟酱。如条件较好,可上8个压桌小菜。


    11.jpg

    站人房屋


      在居住上,站人讲究“三不露、四角翘”。“三不露”一是“不露檐”,就是房子没有房檐,房子不出檐就避免了因房盖与山墙连接时密封不好而带来的透风问题,且可以防范强盗、胡匪在外面烧房子。二是“不露脊”,站人房顶是平的,这样即可以在刮大风时减少阻力,又可以在房顶晾晒谷物。三是“不露口”,是指房子的东、西、北三面不留窗户,南面留的窗户也很小,叫“马窗户”。在动荡年月可以防强盗,冬季又可以保暖。“四角翘”是指房屋的四角上翘,这样可以避免雨水直接冲刷山墙,保护和延长房屋的使用寿命。


    12.jpg



      站人的节日习俗也很有特点,在过年时,每家每户都要包大量的“大豆包”“小饺子”。早期,站人端午节时,清晨用准备好的弓箭和捅鸟窝的器具去大树林里捕杀乌鸦,杀死的乌鸦任其自然腐烂。之后,大家去野外采摘艾草和树枝,早饭过后,会有颇似云南彝族风情的踏青对歌活动,有时男女分为两拨,对唱,笑声此起彼伏。这也是站人男女一年中最愉快的一天,豆蔻年华的少男少女也多由此定下终身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