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城印
发布时间:2021-03-22 00:00:00| 作者:
大庆版画创作群体合影(部分)
非遗,祖辈的手艺和智慧,于代代传承和发展中,历久弥新,熠熠生辉;大庆非遗,城市的文脉和符号,在时代的进程和变迁中,镌刻印记,惊艳时光。
在大庆的97个非遗项目中,版画是一项尤为特别的存在。破土、萌芽、抽枝、含苞、吐蕊,版画之花的每一次盛放,都离不开大庆这片土地的孕育。
也正因此,版画也用刻刀和油墨,拓印出这座城市的文艺范与烟火气,用力与美勾勒出这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
陈彦龙,非遗项目大庆版画代表性传承人、版画院院长。
今年,是陈彦龙从事版画传承与创作的第35个年头。在这段不算长的时间里,他参与并见证了大庆工业版画从无到有,再到拥有“大庆牌”这一独特符号,在世界美术艺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的过程。
2月23日上午,记者走进大庆版画院时,陈彦龙正在刻画,十分专注。笔刀落下,木屑飞起。当碎屑散落一地,木板上的石油工人形象,也饱满丰润起来。
“木板上这些石油工人图形,便是版画的原版。用油辊将油墨均匀地着色在上面,印到纸上就成了版画。”陈彦龙说,版画,多指木刻版画,是由创作者用刻刀在木板上雕刻出反向图像,再将颜料涂在刻好的木板上,用纸覆盖其上,进而印制出一张完整的作品。
一般来说,完成一件版画作品,需准备好木板、刻刀、油墨、调墨刀、调墨油、油辊等材料,经过画线稿、色稿、透稿、分版、刻主板、调色等17道工序。如果用一块木板刻完便着色印制,制成的是黑白版画;若印制彩色版画,则一种颜色需要一块木板,分别着色印到纸上。
据了解,我国版画创作历史悠久,但很长一段时期是分工协作,刻版者只负责照画稿刻。直到上世纪30年代,经鲁迅大力提倡新兴木刻,画、刻、印都由版画家一人完成,版画在中国才开始慢慢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创作。
用木刻版画的形式,表达工业主题,将艺术之美与工业力量融合,将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
伴随着大庆油田开发建设而生的大庆版画,道出了答案。
从1964年的“大庆展览”为开端,大庆版画先后在北京、深圳、香港、日本、前苏联共青城、尼古拉耶夫斯克等地举办展览,超百件作品获得世界级、国家级赛事奖项(国际奖2人次、国家级金奖18人次、银奖32人次、铜奖49人次),另有部分作品被选入美国、英国、西班牙、加拿大、波兰、保加利亚、马其顿、日本、台湾、韩国等国际性重要展览,并获得奖项,大庆版画群体荣获“日中艺术交流中心金杯奖”,大庆被文化部命名为版画艺术之乡,业内专家学者对大庆版画给予充分肯定和好评。就在2019年年末,大庆版画进京展出,国内业界大家称赞大庆版画具有强大生命力。
其中,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大庆版画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宋源文,称大庆版画极具阳刚之美,可在作品中看出大庆四十年的飞跃发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吴长江表示,大庆版画给他最深的感受是大庆精神在大庆人身上,尤其是年轻的大庆人身上的延续,他们的作品富有精气神;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执行院长杨越称赞道,“大庆版画是区域版画范围内,当代工业版画中作品最完整、水平最高的!”
事实上,工业版画不是大庆独有,却有着与众不同的刀味与木味。
大庆版画发展至今,离不开大庆这片富含营养的创业热土,亦少不了始终如一、坚守在版画创作一线的艺术家们。
“从我国最早见于展览和报刊的木刻版画家、新兴版画运动代表人之一的胡一川算起,大庆版画历经四代传承,纵贯一脉又各衔使命。”陈彦龙说,第一代版画人是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代表人物;第二代版画人和第三代版画人承前启后,披沙拣金,不但为大庆版画构建了正规的教学体系,更拓宽了版画的表现空间;第四代版画人,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时代巨变的见证人,他们懂得“对症亦知须药换,出新何术得陈推”,作品从数量到质量都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也让大庆版画发展成为享誉全国乃至全球的文化符号。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有版画家来到大庆这片土地上,创作出一系列版画作品,直到1987年,由大庆版画作者创作的93幅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在美术界引起轰动,大庆版画从传统版画中开辟出工业版画这条新路,陈彦龙说,“可以说,在这一代版画人的传承、创新下,终于形成了特属于大庆的风格。”
1964年,为响应“工业学大庆”号召,原石油工业部决定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大庆展览”。由国内15位版画作者组成的创作组,创作出一系列套色木刻作品,参加了展览。此后,古元、李桦、宋源文、侯一民、沈尧伊、赵亲藻等全国著名艺术家来大庆体验生活,创作出《在岗位上》《战油海》《第一口油井》(组画)等多幅反映大庆精神和铁人王进喜英雄事迹的优秀木刻版画作品,还带动了大庆基层作者学习创作,为后来的大庆版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敞开的窗》1998年 范垂宇/作
陈彦龙说,1974年,晁楣专程到大庆9号院宾馆举办大庆美术创作班,大庆版画第三代传承人、大庆版画院第一任院长范垂宇就是其中的一员;1986年6月,由晁楣、范垂宇在大庆举办的版画创作班,46位作者历时一年,创作出93幅作品,进京参展引关注,全国各大报刊争相报道,此后的34年,在第三代和第四代传承人的带领下,大庆版画走上了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道路,并收获累累硕果。
育新 薪火相传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第四代版画传承人的创作,既着重表现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与硕果,记录中国北方时代的、文化的、生命的印痕,又融入现代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开创多元面貌,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以创作工业题材为主的优秀版画群体。他们中,有很多既是艺术创作的实践者和推动版画发展的引领者,同时又是版画教育的开拓者,非常注重技艺的传承和对新人的培养。
冯亚发,市青少年版画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从事版画创作、推广已10年时间。他告诉记者,2007年,陈彦龙走上湖滨学校的讲台,边培训美术教师,边开展儿童版画教学。很快,蔡醒善、冯亚发、张玲辰、刘瑛琨等我市版画家独挑大梁,把湖滨学校的少儿版画培训搞得有声有色,率先在全省树立起了“大庆市少儿版画”这一金字招牌。
随后,陈彦龙、蔡醒善又将版画艺术带进机关二小,墨建杰使北二外萨尔图附属学校学生沉醉于版画创作,周泗、何乃庆、郭万林等版画家,走进工厂传承版画技艺,为大庆版画的未来奠定基石。
如今,版画点亮了石化一小、兰德学校、第十三中学等多所学校学生追求美的心灵。冯亚发说,保守估计,每年有1万多名学生参与体验版画创作,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大量学生作品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大庆市青少年版画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对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萨尔图区、龙凤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美术教师进行了版画技能培训,近千名教师加入到传承版画的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