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详情页

版画:城印

发布时间:2021-03-22 00:00:00| 作者:

    数十年如一日,大庆版画创作群体,在木板上镌刻,在白纸上印油墨, 在油墨里融汗水,在汗水里育心动,在心动中感受版画的生命;一幅幅作品,让万千大庆人,感受城市魅力、探寻大庆记忆。

    微信图片_20210319143020.jpg

    大庆版画创作群体合影(部分)

    非遗,祖辈的手艺和智慧,于代代传承和发展中,历久弥新,熠熠生辉;大庆非遗,城市的文脉和符号,在时代的进程和变迁中,镌刻印记,惊艳时光。

    在大庆的97个非遗项目中,版画是一项尤为特别的存在。破土、萌芽、抽枝、含苞、吐蕊,版画之花的每一次盛放,都离不开大庆这片土地的孕育。

    也正因此,版画也用刻刀和油墨,拓印出这座城市的文艺范与烟火气,用力与美勾勒出这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

    大庆版画的作者们,以鲜活的时代气息,创作出一幅幅展现石油工业城市人文风貌和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力量的版画作品,并成为当今世界最优秀的工业题材版画创作群体,大庆也因此被命名为“中国版画艺术之乡”。

    微信图片_20210319143006.jpg

    非遗项目大庆版画代表性传承人陈彦龙
    刀木相见 其味自现

    陈彦龙,非遗项目大庆版画代表性传承人、版画院院长。

    今年,是陈彦龙从事版画传承与创作的第35个年头。在这段不算长的时间里,他参与并见证了大庆工业版画从无到有,再到拥有“大庆牌”这一独特符号,在世界美术艺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的过程。

    2月23日上午,记者走进大庆版画院时,陈彦龙正在刻画,十分专注。笔刀落下,木屑飞起。当碎屑散落一地,木板上的石油工人形象,也饱满丰润起来。

    “木板上这些石油工人图形,便是版画的原版。用油辊将油墨均匀地着色在上面,印到纸上就成了版画。”陈彦龙说,版画,多指木刻版画,是由创作者用刻刀在木板上雕刻出反向图像,再将颜料涂在刻好的木板上,用纸覆盖其上,进而印制出一张完整的作品。

    一般来说,完成一件版画作品,需准备好木板、刻刀、油墨、调墨刀、调墨油、油辊等材料,经过画线稿、色稿、透稿、分版、刻主板、调色等17道工序。如果用一块木板刻完便着色印制,制成的是黑白版画;若印制彩色版画,则一种颜色需要一块木板,分别着色印到纸上。

    据了解,我国版画创作历史悠久,但很长一段时期是分工协作,刻版者只负责照画稿刻。直到上世纪30年代,经鲁迅大力提倡新兴木刻,画、刻、印都由版画家一人完成,版画在中国才开始慢慢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创作。

    “刀木相见,其味自现。”陈彦龙说,以刀代笔,取木为纸,呈现出独特刀味和木味,沁人心脾,画风拙朴。线条简洁、硬朗的图画语言中,总能流露出细腻柔软的感情,这便是版画的魅力。

    大庆版画雕刻的是时光里的城市记忆

    用木刻版画的形式,表达工业主题,将艺术之美与工业力量融合,将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

    伴随着大庆油田开发建设而生的大庆版画,道出了答案。

    从1964年的“大庆展览”为开端,大庆版画先后在北京、深圳、香港、日本、前苏联共青城、尼古拉耶夫斯克等地举办展览,超百件作品获得世界级、国家级赛事奖项(国际奖2人次、国家级金奖18人次、银奖32人次、铜奖49人次),另有部分作品被选入美国、英国、西班牙、加拿大、波兰、保加利亚、马其顿、日本、台湾、韩国等国际性重要展览,并获得奖项,大庆版画群体荣获“日中艺术交流中心金杯奖”,大庆被文化部命名为版画艺术之乡,业内专家学者对大庆版画给予充分肯定和好评。就在2019年年末,大庆版画进京展出,国内业界大家称赞大庆版画具有强大生命力。

    其中,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大庆版画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宋源文,称大庆版画极具阳刚之美,可在作品中看出大庆四十年的飞跃发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吴长江表示,大庆版画给他最深的感受是大庆精神在大庆人身上,尤其是年轻的大庆人身上的延续,他们的作品富有精气神;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执行院长杨越称赞道,“大庆版画是区域版画范围内,当代工业版画中作品最完整、水平最高的!”

    事实上,工业版画不是大庆独有,却有着与众不同的刀味与木味。

    “和其他流派的版画不同,大庆版画雕刻的,是时光里的城市记忆。尽管这座城市很年轻,但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一座有活力的城市,有我们深爱的灵魂和独特的精神。”陈彦龙介绍说,从早期大工业时代,描绘轰轰烈烈石油生产及追求工业形式美感,展现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发展到后工业时代,更多表达的是对环境、对人类精神层面的感悟和思考。大庆版画用力与美,勾勒城市的光荣与梦想,镌刻最生动丰满的城市印记。
    四代传承 纵贯一脉又各衔使命

    大庆版画发展至今,离不开大庆这片富含营养的创业热土,亦少不了始终如一、坚守在版画创作一线的艺术家们。

    “从我国最早见于展览和报刊的木刻版画家、新兴版画运动代表人之一的胡一川算起,大庆版画历经四代传承,纵贯一脉又各衔使命。”陈彦龙说,第一代版画人是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代表人物;第二代版画人和第三代版画人承前启后,披沙拣金,不但为大庆版画构建了正规的教学体系,更拓宽了版画的表现空间;第四代版画人,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时代巨变的见证人,他们懂得“对症亦知须药换,出新何术得陈推”,作品从数量到质量都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也让大庆版画发展成为享誉全国乃至全球的文化符号。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有版画家来到大庆这片土地上,创作出一系列版画作品,直到1987年,由大庆版画作者创作的93幅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在美术界引起轰动,大庆版画从传统版画中开辟出工业版画这条新路,陈彦龙说,“可以说,在这一代版画人的传承、创新下,终于形成了特属于大庆的风格。”

    1964年,为响应“工业学大庆”号召,原石油工业部决定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大庆展览”。由国内15位版画作者组成的创作组,创作出一系列套色木刻作品,参加了展览。此后,古元、李桦、宋源文、侯一民、沈尧伊、赵亲藻等全国著名艺术家来大庆体验生活,创作出《在岗位上》《战油海》《第一口油井》(组画)等多幅反映大庆精神和铁人王进喜英雄事迹的优秀木刻版画作品,还带动了大庆基层作者学习创作,为后来的大庆版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其中,就有师承胡一川、北大荒版画创始人之一的晁楣。今年91岁高龄的他,和大庆结下了半个多世纪的缘分,创作了多幅反映大庆的版画作品,更是将版画的种子深埋在大庆这片沃土,是大庆版画第二代传承人。

    微信图片_20210319143431.jpg

    《敞开的窗》1998年 范垂宇/作

    陈彦龙说,1974年,晁楣专程到大庆9号院宾馆举办大庆美术创作班,大庆版画第三代传承人、大庆版画院第一任院长范垂宇就是其中的一员;1986年6月,由晁楣、范垂宇在大庆举办的版画创作班,46位作者历时一年,创作出93幅作品,进京参展引关注,全国各大报刊争相报道,此后的34年,在第三代和第四代传承人的带领下,大庆版画走上了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道路,并收获累累硕果。

    如今的大庆,每天发生着很大的变化,陈彦龙说,第四代版画传承人们开始寻求工业版画创作新的兴奋点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思考怎样反映新时代,充分利用版画这一艺术形态传达社会正能量,给人以美的享受。

    育新  薪火相传

    “大庆版画传承,亟需输入年轻血液。”陈彦龙表示,大庆版画在省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不仅因为大庆丰厚的艺术基础及老一辈版画家打造的品牌知名度,还因为大庆版画家作品都有独特风格,但大庆版画的中坚力量多为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缺少二三十岁的年轻力量。要让大庆版画薪火不息,“总得有人做点什么!”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第四代版画传承人的创作,既着重表现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与硕果,记录中国北方时代的、文化的、生命的印痕,又融入现代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开创多元面貌,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以创作工业题材为主的优秀版画群体。他们中,有很多既是艺术创作的实践者和推动版画发展的引领者,同时又是版画教育的开拓者,非常注重技艺的传承和对新人的培养。

    冯亚发,市青少年版画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从事版画创作、推广已10年时间。他告诉记者,2007年,陈彦龙走上湖滨学校的讲台,边培训美术教师,边开展儿童版画教学。很快,蔡醒善、冯亚发、张玲辰、刘瑛琨等我市版画家独挑大梁,把湖滨学校的少儿版画培训搞得有声有色,率先在全省树立起了“大庆市少儿版画”这一金字招牌。

    随后,陈彦龙、蔡醒善又将版画艺术带进机关二小,墨建杰使北二外萨尔图附属学校学生沉醉于版画创作,周泗、何乃庆、郭万林等版画家,走进工厂传承版画技艺,为大庆版画的未来奠定基石。

    如今,版画点亮了石化一小、兰德学校、第十三中学等多所学校学生追求美的心灵。冯亚发说,保守估计,每年有1万多名学生参与体验版画创作,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大量学生作品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大庆市青少年版画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对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萨尔图区、龙凤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美术教师进行了版画技能培训,近千名教师加入到传承版画的队伍中来。”

    谈到大庆版画的发展,陈彦龙表示,版画推广的“大网”撒开了,谁能跳出来成为版画作者甚至版画家虽未可知,但墨建杰、董鸣、冯亚发、张玲辰、刘瑛琨、牟树辉、穆艳丽、刘洋等人,还有许多我们叫不出名字、但关注着大庆版画发展的有心人,为大庆版画的再辉煌储备力量而努力着,“已经扬帆启航的大庆版画创作,一定能够抵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