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寿阳县美食——稠饭

发布时间:2021-06-09 10:16:04| 作者:

    【1】


    寿阳人的传统早餐,不是老豆腐油条,不是鸡蛋煎饼,不是小笼包子,而是一碗黄灿灿的小米稠饭。


    寿阳人,要是早上不吃一碗稠饭,一天就像丢了魂,没精打采的。


    我的很多外地朋友,对于稠饭这个词,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稠饭,这是个什么东西。不厌其烦的给他解释说,就是小米焖的小米饭,如同大米饭一样。还是不解:小米不是熬粥的么?还能焖着吃?


    对头,小米焖着吃,焖成稠饭吃,在寿阳,是纯粹的早餐。


    做稠饭,小米当然是主角。


    一锅黄灿灿、精颤颤的小米稠饭,来自于本地当年产的小米。隔年的陈米做出来的稠饭,首先在颜色上就丧失了气势,有点发白,看着就没有胃口。当然,巧媳妇儿会加点碱面,碱面的作用是可以改变稠饭的颜色和口感。


    聪明的寿阳人,只要撇眼一看,就知道你家的稠饭是陈米还是新米做的。


    【2】


    寿阳小米,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独特的土壤气候,孕育了寿阳小米这一特产。


    寿阳小米,金黄透亮,圆润饱满,口感绵甜,粘糯爽口,清香四溢;蒸煮皆宜,酿酒清香。清代,寿阳小米被定为“贡米”,受到清廷的青睐。


    当然,地道的寿阳小米,首推篆木小米为最好。篆木是个地名,原来是寿阳的一个乡,撤乡并镇后并入了西洛镇。但是,篆木地区所产的小米,不仅在寿阳,就是在全省,也是鼎鼎有名的,完全可以媲美沁州黄。


    【3】


    一碗传统的稠饭,出自于母亲那个朴实的铁锅。


    铁锅焖稠饭,是寿阳人传统的做法。铁锅上火,视人口多少加水,大火烧开,把金黄的小米下在翻滚的开水中,适量加点食用碱,盖盖煮。期间,需要不间断地用铁铲翻动,以免米糊粘锅。待小米吸收水分,逐渐干稠的时候,改为小火慢慢焖,等到闻到香味,就可以下火撤锅了。


    精明的寿阳巧妇们,会在小米饭中加入南瓜或者红薯,谓之为南瓜稠饭或者红薯稠饭。


    焖好稠饭后,需要配下饭菜。寿阳人吃稠饭,标配的下饭菜是炒土豆丝、炒茴子白、炒白萝卜豆腐、炒酸菜土豆片。最家常的,自然是土豆丝。


    当然,少不了老咸菜。我甚至觉得,老咸菜是小米稠饭的绝佳伴侣。小时候,蔬菜少,母亲会腌制各种咸菜,从罐子里捞出来,切成细细的丝,浇上老陈醋,淋点小麻油,搅拌起来,就着稠饭吃。


    一碗稠饭下肚,满腹感满满。


    且慢,你以为这就完了,一碗稠饭伴土豆丝就算是寿阳人的早餐?错了,寿阳人在对待肚皮问题上,从来不含糊,糊弄肚子,就是糊弄自己,就是糊弄生活,怎么能对不起自己呢?


    汤是必须的。吃稠饭,喝油茶,才是一顿寿阳地道的早餐。


    油茶,不是现在超市里买的那种油茶。寿阳的油茶,是用白面和食用油炒过,加水熬出来的一种汤。看上去有点黑乎乎,长相丑陋,却味道鲜美。勤劳聪明的寿阳人,就是在一碗稠饭、一碗油茶中开始了自己忙碌的一天。


    可惜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很多已经不会做稠饭了,甚至已经不喜欢吃稠饭了,把稠饭当做“愁饭”,一见稠饭就皱眉头,发愁的很。


    电饭锅里煮出来的小米稠饭,完全失去了稠饭的灵魂。唉,现代化,总是要失去很多老传统,让人惆怅叹息。


    【4】


    记忆中,无论严寒酷暑,天蒙蒙亮,我还在睡梦中迷糊,就听到母亲早早起来捅火做饭的声音。揉眼起来,一铁锅小米稠饭、一炒锅土豆丝儿、一碟子老咸菜、一锅热腾腾的油茶,早已经摆在灶台上等待着我们。


    小学五年级,要跑校到邻村的联校。饭盒里带的午饭,也是小米稠饭土豆丝。到了学校,把饭盒放在厨房的火台上保温,中午的时候打开饭盒,和小伙伴们围坐一起,咀嚼着小米稠饭,渡过了难忘的童年。


    再后来,到了乡中学读初中,学校的小米稠饭简直是惨不忍睹难以下咽。稠饭中出现老鼠屎、臭虫等见怪不怪,吃吧,真是恶心,不吃吧,就要饿肚子。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不管好歹先填饱肚子。


    有一天晚上,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实在是饿极了。不知谁,神神秘秘掏出来一小口袋小米,我们大喜过望,就在宿舍的火炉上,用饭盒煮小米稠饭吃。稠饭怎么个做法,大家心里没谱,你一言我一语的,凭着记忆和想象,最终煮出一饭盒夹生小米饭,尽管这样,我们几个也是你一口我一口,一回儿功夫就把一饭盒走了样的小米稠饭吞咽下去。唉,艰苦的生活啊,饱腹就不错了。


    到了高中,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小米稠饭被食堂师傅做成一堆散沙,浇上一大勺子土豆片汤,就是早饭了。好在,总有母亲给我们随带的老咸菜可以搭配下饭。整整三年的高中,我每次回家返校,书包里总是带着几瓶子老咸菜。要不,我要说,老咸菜是稠饭的灵魂伴侣呢!


    再后来到了省城读书,就无缘于家乡的稠饭了。早餐成了小米粥和馒头,配点小咸菜。后来成了家,以为自己可以做小米稠饭了,结果,电饭锅煮出来的小米稠饭,不是软就是硬,总也没有母亲铁锅焖出来的味道。


    每次回老家,就喜欢老母亲做的铁锅稠饭,连一向厌恶小米稠饭的孩子,也说奶奶做的稠饭好吃,一顿能吃一大碗。


    有人说,人的胃是家乡养大的。的确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于寿阳、长于寿阳的寿阳人,一碗地道的稠饭,包含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包含着对生活的热情。


    【5】


    今天是孩子的生日,我早早起来,做了一锅红稠饭。


    哦,忘记说了,在寿阳,人们生日这天的早餐,必定是一碗小米和红小豆煮出来的红稠饭。这是寿阳人恒古不变的乡俗。


    哦,这一碗香甜的小米稠饭啊,朴实热乎,饱腹耐饿,赋予寿阳人不尽的生机和希望。


    小米稠饭,永远是寿阳人心底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