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回纹红衣陶壶:泥塑与色彩的交融

发布时间:2020-09-20 00:00:00| 作者:



    微信图片_20201022144719.jpg

    藏品名称:回纹红衣陶壶

    藏品年代:战国至西汉时期

    所属场馆:大庆市博物馆

    藏品描述:该陶壶圆唇,侈沿,斜直颈,圆鼓腹,平底,器表通体打磨。颈部两条弦纹条带中饰回纹,下饰篦点纹。口径10.5、腹径19、高24厘米,重1385克。陶壶器表施有一层红衣,虽有部分脱落,但颜色仍鲜艳亮丽,是红衣陶器的典范代表。



      红衣陶是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器物外观呈现红色的陶器,依据胎体质地的含砂数量及粗细,分为泥质红衣陶和含砂红衣陶。大庆市博物馆馆藏的这件红衣陶壶属于陶土中含有细砂的夹砂红衣陶。


    微信图片_20201022144725.jpg


      红衣陶,顾名思义就是在坯体上用矿物颜料涂上鲜红的颜色。红衣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便是陶衣,陶衣也称色衣,是在坯体表面附加一层特质的经过淘洗的细泥浆,主要起装饰作用,使器表更加光洁美观,还有加固器壁和减少液体渗透的作用。


      这种红色的着色剂主要是氧化铁。陆地上含有氧化铁的红色矿物主要是赤铁矿、赭石等,还有含铁量高的红黏土。将这些富含氧化铁的陶土颜料研磨成粉末,涂于陶器坯体表面,在氧化氛围下烧制800℃左右时,便产生了红衣陶。


      其制作烧制过程为,先将制成的胚体放在阴凉处晾干,然后进行打磨,在胚体光滑之后,再把已经研磨均匀的红色颜料,例如赤铁矿粉末,涂绘于其上,最后入窑烧制成红衣陶。这种烧制方法被认为是颜料在烧到高温后向陶体渗透,并未陶器或颜料中助熔成分所溶解后附着其上。坯体经过磨光,使颜料成为器表有机组成部分,不易脱落。器表产生光泽,陶器便更加光洁美观。


      陶衣的厚度取决于泥浆的浓度,陶衣的光泽取决于打磨的程度以及打磨时器表的干湿程度。大多数红衣陶并非全身都有陶衣,有的全身外表和圈足内壁有红衣,器身内壁及圈足内壁则没有红衣。


      红衣陶作为陶器发展中衍生的分支,既是生活用具,具有实用价值,又是原始工艺的美术品,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充分反映了先民的审美观、信仰、思想感情和民族特征,在先民心中占有特殊地位,生前大量使用,死后大量随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