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石镞:飞越千年来到你身边

发布时间:2020-09-10 00:00:00| 作者:

    文物档案


    4-1.jpg


    藏品名称:凹底石镞

    所属场馆:大庆市博物馆

    藏品年代:公元前4500年~公元前2000年(新石器时代)

    藏品级别:一级文物

    藏品尺寸:2.5×1.3cm

    藏品描述:此石镞采集于嫩江流域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由蛋白石片加工而成,平面呈规则等腰三角形,底内凹。锋尖十分锐利,通体压琢精细,两侧边刃加工成锯齿状,充分显示了原始人类高超的压剥技术,达到了石器加工的最高水平。



      让我们将历史的指针回拨到五千年前,松嫩平原上的古代先民在嫩江岸边,挑挑捡捡中,选择了一块纯净致密的白色硅质岩,粗略的打片后,一件薄且大小适中的石片被拣选出来。在左右端详下,猎人拿出随身携带的鹿角、骨锥,点点压制,使坯材愈加轻薄,也让它周身布满了细小的片疤。最后,经过修整定型,完成了这件可堪艺术品之称的完美石镞。


      这件石镞完美的展现了“对称之美”。纤薄器身上微微隆起的中脊,两侧压制精美的锯齿,底缘内凹而成的尾翼,无不彰显着点与线间的微妙平衡。


      石镞上那令人神往的对称之感,意义不仅在于诠释古人的审美观感,还是箭镞作为狩猎工具实用价值的体现。


      石器在那个年代,当属高度消耗品,无数的石材被人们挑选打制,大量的石质工具被制造出来,石器技术也随着一次次石锤的落下,来到了中石器时代。随着技术的进步,弓箭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复合工具被发明了出来,这对于渔猎经济占重要地位的古代社会,其意义不言而喻。


      根据弹道学原理,镞之双翼位于箭的前端,用于调节箭在飞行时的空气压力中心位置和稳定度。在空气弹道里,如果气流作用一旦发生不对称的情况,箭就有可能偏离预定飞行方向,造成散布。因此,石镞对称的造型,对于控制弓箭飞行中的轨迹,提高狩猎成功率也有着重要作用。


    4-2.jpg

    压制法制造石器


      随后的一次次猎杀中,石镞被镶嵌在箭杆上,锋利的尖端逐渐被磨圆,尖锐的锯齿慢慢在崩落,直到某一次大规模的狩猎中,箭镞刺入一头成年马鹿的身体,而马鹿却并未当场毙命,在奔跑开一段距离后,马鹿体力不支,在河岸边倒地而亡,这枚箭镞也随之深埋入嫩江那滚滚波涛裹挟的泥沙之中。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千百年间,嫩江无数次改道,动物的尸骨腐烂、消失,只有这件曾经的完美石镞得以保存下来,终于在江风的吹拂下再次展现于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