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古关,追寻历史——明长城遗址九龙关段
发布时间:Oct 12, 2020 | 作者:昔阳县博物馆
雄踞于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的太行山脉,峰峦叠嶂、地势险要,以其山险优势成为横亘在中国北方大地上的一道天然长城,千百年来成功抵御了外族一次又一次的入侵。而依附于这座天然屏障建造的关塞隘口,更是在历代战争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位于昔阳县城东一百里的九龙关,地处山西、河北两省交界,是太行山黄沙岭上的一个重要关口。
抗战时期的九龙关
据《昔阳县志》记载,九龙关为明代内长城的一段。现存墙体1000余米、敌台1座、烽燧2个。此段长城沿山势修建,就地取材、以石垒筑,泥土勾缝而成。旧时原有巨石叠砌的拱形关门,1973年关门被洪水冲毁,仅留两侧墙体。
今日九龙关
尽管九龙关为明代遗存,但其所在的黄沙岭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是兵家重地。据《北齐书》列传•卷二十二记载:“尔朱兆至广阿,高祖令密募殷、定二州兵五千人镇黄沙、井陉二道。”在唐代,并州总管刘世让曾率万骑出黄沙岭袭洺州。到了民国十七年(1928),阎锡山的晋军和张作霖的奉军更是在九龙关直接开战。黄沙岭九龙关的军事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九龙关南山墙体
如果说战争时期,这些关隘是边防前沿的军事要地,可以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那么在和平年代里,它则促进了两地贸易交流的繁荣。如今,339国道从九龙关旁穿行而过,依然是沟通山西河北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只有这经历了岁月沧桑的古关要隘,还在默默记录着曾经的鼓角争鸣,让每一位到此的游客无限感慨。
- 上一篇: 昔阳历史名人乔宇——佳作欣赏
- 下一篇: 昔阳宋金壁画墓之“启门图”(二)